校長的話

校長的話

無悔的條件

1

校長暑假看了部紀錄片:中學六年考「天才波」的文憑試考生阿康,在考試剩3個月時全力衝刺的故事。

阿康熱愛足球,曾為港隊,期望考25分,入讀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位課程,但不曾努力。製作團隊陪阿康備考,找來補習名師為他私補,他亦不眠不休溫習。

片中補習名師言:「如果呢個世界任何人都可以玩足三年,去到最後一個月既時候,有一種禁既方法,就可以平安無事入大學,禁都幾荒謬。」阿康的結局呼應了這話:文憑試考223233,未能升大學。

「最大的遺憾,是我們不差能力,只輸時間。」(來自紀錄片) 他本該有充分時間準備文憑試,變成僅有三個月,留下遺憾。

2

學習不該只為考試,然而中學階段,除了學習如何學習、待人處事,尋找未來方向,還須面對文憑試。什麼時候努力,努力與否是各位的選擇,將決定對未來的「選擇權」。

「條條大路通羅馬」,以文憑試入大學,像坐飛機,轉眼即至;其他路徑則像乘船/駕車,奔波轉折。老一輩說公開試「辛苦十年,輕鬆幾十年。」多少誇張,仍不無道理。

3

又,讀書不是打機,課金不會馬上變強,能走捷徑過關斬將。課金給補習,得到必殺筆記,如果無法堅持努力,只想抄捷徑,必定失敗收場。

「校長,我沒課金,練了一暑假才有今天!讀書太無趣,不了。」校長小時候也打機,會跟弟弟一起玩【孖寶兄弟】,勤練遊戲技巧。

校長希望你回想,剛打機,零技巧,一直輸,排名停滯,覺得遊戲不比讀書有趣時。你現在覺得有趣,是因沒放棄,屢敗屢戰,終於得心應手,排位爬升,令你滿有成就感。

同樣,讀書的趣味,得待你通過「一舊雲」,充滿挫折,不斷「斬掉重練」後,才能體會。

4

學校年度主題為「勤勞、堅毅」,體育部口號「搏盡無悔」很能體現主題,什麼是「搏盡無悔」?引影片的話:「搏盡無悔的重點,不在「搏」或「無悔」,而在「盡」。」

並非搏一搏,搏到便無悔;是盡力拼搏,才能無悔。盡力除了勤勞,還須堅毅。人生不只文憑試,還有各種挑戰,盡力不保證結果,但能保證無悔。

5

中國歷史上有位人物是「勤勞、堅毅」的代表:春秋時越國國君越王勾踐。

含著金鎖匙出生,「不需要努力」的他,作王兩年便輸給吳國,被抓去做人質,吳王夫差為了侮辱他,要求他為自己牽馬「遊街示眾」。

失去王位,還失去尊嚴的勾踐並沒有「在哪裡跌倒,便在那裡躺平」,而是努力工作,三年後,夫差以為他不成氣候,把他釋放。

回國後,勾踐「卧薪嘗膽」,睡柴草堆,常嘗苦膽,提醒自己不忘恥辱,同時發奮圖強,令越國國富兵強,最終消滅吳國。他的努力不懈,值得敬佩。

6

「路加福音第5章」提到,耶穌的門徒彼得去捕魚:「整夜勞累,並沒有打著什麼」,他盡了漁夫責任,卻一無所獲,當耶穌叫他:「把船開到水深之處,下網打魚。」如果彼得放棄,便不會有後來的:「他們下了網,圈住許多魚,網險些裂開……把魚裝滿了兩隻船,船甚至要沉下去。」

希望大家都能盡學生的責任,努力不懈向目標邁進,有「搏盡無悔」的中學生涯。

 

陳美儀

2023.10


保持好奇心,發掘學習的樂趣

1

一年前透過電視聽到一首「道地」飲品廣告歌,覺得音樂激昂,歌詞勵志,好奇之下搜尋,發現它是樂隊DEAR JANE的【聖馬力諾之心】,結果更好奇,繼續搜尋下去:

原來歌名中的「聖馬力諾」是個國家,一個被意大利包圍的歐洲小國,面積約61平方公里,比香港小18倍,人口僅3萬多,比香港少200多倍。

聖馬力諾擁有世界上排名最低的足球隊「魚腩部隊」,一場輸10球8球是閒事,大部分球員均有正職,屬於業餘參與,在150場賽事中輸掉147場,最佳戰績是「2020年歐洲國家足球聯賽」,首次「打和」。

其實他們擁有最勇敢、最熱愛足球的足球隊,換作其他人,大概難以接受一直參賽,一直輸球,覺得沮喪,失去動力是人之常情,偏偏他們卻從未言棄,這需要很大的勇氣以及愛,他們用行動說明,放棄才是真正的失敗,令人敬佩。

填詞人黃偉文確實係博學多聞,以聖馬力諾足球隊的故事,寫出鼓勵人屢敗屢戰,迎難再上的勵志歌詞,歌詞直白熱血,又緊扣主題,別具意義。因為飲品廣告,我跟大家有機會認識這個有意思的國家。

我們也要學習聖馬力諾足球隊,遇到困難時,堅持不放棄,努力向前,進步幅度一開始或許很小,但成長就是很多很多小進步加起來的結果。

2

近年,有更多人重新喜歡廣東歌,可能因為一隊熱棒的樂隊MIRROR。其中一位深受樂迷喜愛的成員姜濤發表了第十首作品【作品的說話】。

如果同學有聽過,會知道是一首反戰的歌曲,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,填詞人小克把很多跟戰爭有關的藝術作品寫進歌詞中?

「 可記得 見證半個廣島
炸碎了 那張照片
勸你去猜想 世界無國界 那一闋歌
少女困斗室 晦暗裡記載 那一本書
有這些作品 」

這首歌曲讓我繼續了解Anne Frank 這位小妹妹,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居住於荷蘭的猶太少女。出於好奇,我看了兩部相關電影“The Diary of Anne Frank”“My Best Friend Anne Frank”,Anne 在13歲開始寫日記的習慣,日記記錄了她的生活日常,及當時因為害怕被捉去納粹集中營而躲藏起來的秘密生活。大約15歲,她一家被告發,被捉去集中營,不幸地她死在集中營。而她所寫的日記,幾年後交到仍然生還的爸爸Mr Frank手上,並交由出版社印刷出版。所以我們才可以透過 “The Diary of Anne Frank”《安妮日記》看到更加多猶太人被德國納粹軍迫害的事實,感受戰爭的可怕。所以我們要愛好和平,愛身邊的人,跟同學有什麼不和,各有不同意見,甚至可能有爭執,也希望大家記住自己是幸福的一群,同學之間要友愛,要互相包容接納。

3

最後,我想分享一個謎語。

著名作家倪匡先生於今年七月三日離世,其新抱歌手周慧敏在聲明中表示倪匡先生「蒙C寵召」。

「蒙主寵召」就聽得多,究竟「蒙C寵召」的C是什麼?這可是謎語,而謎底就在倪匡的科幻小說《頭髮》中。

《頭髮》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小說,我特別喜歡故事中的構想,但就不「劇透」了,歡迎各位到圖書館借閱本書,尋找答案。

跟大家分享了三件事,不知道哪件最讓你感興趣?

同學放學後往往「機不離手」,「耳機不離耳」,其實看IG、聽歌、youtube也能學到新知識,增廣見聞,不止於滑過聽過,「水過鴨背」,只要你願意深入了解背後故事/概念,進一步去發掘探索,正如學校主題「開到水深之處」,你撐住架船出去,去到大海不同的地方打魚,付出努力就會有不同的收穫。

希望每一位同學能對世界保持好奇心,發掘學習的樂趣,繼續探求知識,相信你們最終能考入大學,成為一個榮神益人的良好公民。

陳美儀

2022.10


開到水深之處

路加福音 第五章

1耶穌站在革尼撒勒湖邊,眾人擁擠他,要聽神的道。

2他見有兩隻船灣在湖邊;打魚的人卻離開船洗網去了。

3有一隻船是西門的,耶穌就上去,請他把船撐開,稍微離岸,就坐下,從船上教訓眾人。

4講完了,對西門說:「把船開到水深之處,下網打魚。」

5西門說:「夫子,我們整夜勞力,並沒有打著甚麼。但依從你的話,我就下網。」

6他們下了網,就圈住許多魚,網險些裂開,

7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。他們就來,把魚裝滿了兩隻船,甚至船要沉下去。

這段經文,講述耶穌最初呼召門徒跟隨他的時候,在他們面前行的一個大神蹟。有個人,名叫彼得(又稱西門),是位漁夫,耶穌在革尼撒勒湖上了他的船,並請他將船開到水深之處,因為耶穌知道,要捕大魚,一定要到深水區。 

彼得成為漁夫多年,精通「捕魚之道」,努力了一晚,卻沒有打到魚,還被一個外行人指指點點,但因為是耶穌的吩咐,便順服,開船到水深,下網打魚。這一網,結果非常驚人,圈住好多魚,多到網都險些裂開,最終這次出海漁獲豐盛,裝滿了兩隻船,船幾乎沉下去。

大家可能會想:「陳校長肯定想借這事,叫我們趁著新學年訂立學習目標,在老師指引下,把船開往對的方向,開到水深之處,就是努力讀書,圈住許多魚,就是收穫好成績吧?」

我想,大家無論是否喜歡讀書,都認同學業重要,畢竟學業成績多少影響學生升學、就業機會。所以「開往水深之處」,的確適合用來鼓勵人努力學習。

學習一如捕魚,留在淺灘,只能捕到小蝦米、小魚,得努力把船駛到深水區,才能捕到更多更大的魚,學習愈深入,收穫愈豐盛。不過所謂收穫,不僅考試成績,還有知識,更重要的,是學習態度、方法。學會學習,才是「最大收穫」。

而學習,亦不該止於課程,我們惟有持續學習,才能成為想要成為的人。不是想成為知識淵博的人才需要學習,想走到很遠,看許多風景,體驗不同生活的人,同樣需要學習。

當然,不是只有學習,才需要「開往水深之處」,又,「水深之處」不是只能「捕獲」考試成績,目的地不同,收穫自然不同,但相同的,是不付出代價,便不可能有收穫。

大概一個月前,我們欣賞到世界體育盛事——奧運,香港運動員為港爭光,部分更贏得獎項,如:張家朗奪得男子花劍金牌、何詩蓓奪得女子100M及200M捷泳銀牌…除了獎項,他們亦為我們帶來精彩的比賽,他們的表現讓人熱血沸騰,感受到運動的刺激與樂趣。

運動員的「水深之處」各異,但都花費了非常多時間、汗水淚水,犧牲很多,不斷突破自己,爭分奪秒屢創佳績後,才取得奧運參賽資格。很多運動員從中小學階段便開始接受艱苦訓練,日復一日,從不間斷地鍛煉多年,在不同比賽中屢敗屢戰後,才終於成為頂級運動員,登上體育界殿堂。 

這次,想分享幾位奧運得獎運動員:

第一位是何詩蓓,大家對她的認識可能是在奧運力壓各國選手,打破亞洲紀錄,並首次為香港奪得兩面游泳獎牌的優秀運動員,但其實,她不僅在體藝有傑出表現,文憑試亦考獲35分佳績,是美國頂尖大學密根西大學畢業生。

何詩蓓可謂「文武雙全」,學業體育都到達水深之處。鼓勵同學向她學習,校長不是要求大家要跟她看齊,當個「雙狀元」,而是期望同學能均衡發展,避免「顧此失彼」,在基道學得好,學得開心,也玩得開心,課餘時間參與服務、領袖訓練、代表學校參與體藝比賽。

第二位是劉慕裳,她是位空手道運動員,代表香港出戰東奧「空手道女子個人形」(「形」即「套拳」)比賽奪得銅牌。

空手道是因應東京奧運新增的五個比賽項目之一,下屆不會續辦,運動員一旦與獎牌擦身而過,便不再有機會爭取獎牌,因此又有「一生一次的奧運」之稱。劉慕裳把握了畢生難逢的機會,成功拿下獎牌。

第三、四位是來自日本的滑板運動員,13歲的西矢椛以及12歲的開心那,分別拿下「女子滑板街式賽」冠軍及「女子滑板公園賽」亞軍,開心那更成為奧運85年來最年輕的獎牌得主。滑板亦是本屆奧運新增的比賽項目(下屆將續辦)。

滑板作為街頭運動,能登上體育殿堂,非常不簡單,以12歲之齡得到奧運獎牌,更是不容易。大家可能會想,自己不可能成功,因為自己不是神童,自己擅長的事絕對不會登上奧運,所以不想努力。

其實,沒有人能在知道自己會成功後才決定努力,甚至大部分時候,大家跟你一樣,覺得自己不夠厲害,不會成功,不過他們沒有放棄,選擇努力訓練下去。所以,如果你有喜愛的事,請繼續努力。

「陳校長,可是我既不擅長學習,也不擅長運動,游泳游不到水深之處,會遇溺下沉,我該怎麼辦?」

很多時候,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「水深之處」在哪,在「水深之處」能得到什麼,但我們總有事情可以做到,可以做得更好,如果真的想不到可以做什麼,便努力做好當下,嘗試不同的事,直至找到「那件事」。

校長亦曾是位不知道自己「水深之處」的人。未當校長前,我是位任教生物的普通老師,從沒想過自己會當校長。作為老師,我只是一直思考,怎樣幫學生做得更好,怎樣令學校變得更好,多做多想後,得到晉升機會,成為主任。後來,為了能幫助學校更多,報讀「校長班」,結果眼界大開,發現學校有很多事情可以做,可以「玩」,作了多方嘗試,學校變好,我亦有意外收穫,「下了網,就圈住許多魚,網險些裂開」,成為一校之長。

社會需要的,從來不是所有人目標一致,亦不是所有人成為醫生、律師,所以大家不必覺得,自己只能視學習為唯一的「水深之處」,努力學習之餘,去尋找自己的水深之處,然後開過去吧!祝願大家都能在基道中學,透過學習、學校生活,找到自己的目標! 

陳美儀

2021.10



特別…感恩…

19/20是特別的一年,先是社會運動,後是新冠疫情,特別的艱難。

因為疫情,學校停課,文憑試延期,學生提前放暑假,復課也只上半天課,很多計劃被迫取消。

香港每個人都有很多的擔心:

老師擔心學生學習跟不上進度;

學生擔心網上學習/上半天課影響吸收;

人人擔心安全、擔心健康;

父母擔心工作;家庭經濟。

疫情嚴峻,但上帝一直守護基道中學,向我們施恩典與憐憫:

中華基督教會紅磡基道堂的聚會因疫情,改於網路舉行,不曾停止聚會,並在大家最缺乏口罩時,為參與聚會的學生家庭提供口罩,校牧同工對學生的關懷照顧,亦沒間斷。 

恢復半日上課時,多位家長義工每天到校協助學生量度體溫,讓大家安心上課。

辦學團體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的「社會服務部」為數個學生家庭,提供經濟緊急援助,以解燃眉之急。近年商科同學透過「JA學生營商體驗計劃」籌款,儲備的「緊急援助金」,亦為十個受疫情影響的同學家庭送上心意。

對同學來說,今年最特別的,大概就是「停課不停學」,學校停課數月,又提早放暑假,但大家的學習沒有因此停滯不前,大家善用科技,利用網上平台進行學習,開啟全新的「網上視像學習模式」。

明白有些同學因為隔著螢幕/只上半天課,較難專注,吸收能力稍遜,學習動力變低,但校長想提醒大家,學生上學讀書的時間,以80歲壽命來說,大概有20年,佔了人生四分之一,看似很長,但對比工作至退休的45年,其實不算長,學生生涯雖然不輕鬆,不過很多師兄師姐都會跟你說,還是學生時代比較快樂。

所以,要珍惜學習機會,無論是什麼形式的學習,都要積極,這樣才能讓自己在未來有更多選擇,有更多空間發展所長,能好好照顧自己。學習不容易,你們可以安排課後娛樂,放鬆一下,例如打機,但不要被打機控制你。

本學年,學校主題延續上年度「互相尊重,彼此相愛」,盼望大家在非常時期,無論遇到什麼,都要繼續實踐主耶穌的教導:

約翰福音13:34「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,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;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。」,LOVE ONE ANOTHER。

上學年,中六同學設計主題圖像,帶出人與人之間因愛而連結的訊息,願我們都記得彼此相愛,成為彼此的祝福,尤其在艱難時,更當如此。

校長勉勵大家,要常常感恩。

雖然因為疫情,大家得天天在家,但感恩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,有健康身體,而非患病住院;

雖然熱天戴口罩辛苦,感恩口罩能保障健康,不需要「撲」口罩;

雖然沒有實體課,不知道怎樣交電子功課,感恩仍可以參與網課,持續學習,與老師及同學連繫;

雖然停課近半年,不過在上學期,學生也參與了不少課外活動,有不同的學習與收穫。

最後,祝福大家,有從神而來的平安,以及健康的身體。

陳美儀

寫於2020年10月


信報教育—校長演微電影與學生同行



建立健全品格的重要

箴言二章6-7

耶和華賞賜智慧,知識和聰明都由衪口而出;

祂為正直人珍藏健全的知識,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。

基道中學自20179月開始,就以「信望愛」為主題,作為培養學生「建立健全品格」的重點方向。目標是在未來三年,期望所有同學,追求成為一個心存正直,行為純正的「基道人」。祈願以下四方面,能幫助同學們達致目標

一、熱愛學習       

要獲得從上帝而來的知識,固然是上帝想賜予同學們的禮物。不過一個人是否聰明,卻各有不同。事實上,一些同學特別喜愛某些學科,適應與學習的能力會相對提高。例如有些同學天生對數字特別敏感,數學成績會特別好;有些同學生得健碩,參與擲鉛球運動,成績自然比體弱的會較為優勝。不過,凡事總有例外。熱愛會使人產生動力,願意將勤補拙。

世界著名的巴西足球名將「尼馬」,那怕身型瘦削,在球場比賽時往往被輕輕一碰便倒地,甚至經常受傷,然而,在2017年卻成為為全球最高身價的足球運動員!不過,不論一個人先天或多有聰明;但後天的努力仍然是最關鍵的。如果尼馬不是熱愛足球,不願努力練習,必然不會擁有今天的成就!

職是之故,基中的同學必須努力培養一個「熱愛學習」心志,不能心存「僥倖」,以為只要有一點「小聰明」或「天份」,就以為一定會成功。這個想法絕對錯誤。因為要成功、要有優異的成績只有一個方法:就是熱愛學習,用功讀書。

二、愛己愛人

每個視力正常的人或許都有一個習慣:愛照鏡、看集體相片時第一個尋找的人,總是自己!人愛靚,要在群體中先尋找自己是正常的。其實只是一種發掘自我的優點或長處,甚至是學習欣賞自己、愛自己的表現。不過,一個人只會「自愛」是不足夠的。事實上,一個人天生美麗或俊俏,也得需要有別人稱讚,才會顯出自己存在的重要。所以一個人不但需要懂得自愛,也需要別人的愛。問題是,一個人不先付出,便不會有「愛」的回報。所以人都需要有「關愛別人」、主動「助己助人」的行動。

三、擁抱希望

「生命有希望‧前路由我創」。2001年政府這段令人印象深刻的熱播宣傳短片,一語道出了「希望在明天」對人生命存活的重要性。的而且確, 今日失敗,不代表明日同樣失敗,因為只要堅持、抱住積極樂觀的態度,努力面前,向著標竿直跑,將來一定會成功。

曾認識一非常喜愛滑浪風帆的學生。中學畢業之後,憑住個人的努力,加入了港隊,志願要成為一位滑浪風帆選手。可惜的是,兩年來每天由早上九時至黃昏六時,雖努力地練習,卻依然未能造出好的成績,也沒有突破。然而,這位同學對運動卻充滿希望,憑著優勝的體能,嘗試轉戰划艇。結果,其努力及汗水沒有白費,最終成為香港的奧運代表,參加了2016年巴西奧運會。最近,他在印尼亞運會更奪得個人賽銀牌!

朝向正向人生的動力,皆因明天總存希望!

四、充滿信心 

魯迅名著《阿Q正傳》筆下的阿Q,是一個欺善怕惡的人。與人吵嘴打架,必先估量對手。口訥的,他便罵,氣力小的,他便 打。其實魯迅先生間接道出了自信如何影響著一個人處事和處人。所以在香港電影《激戰》(張家輝演拳手)播影後,香港人流行了一句話:「怯,你就輸成世!」一個人為何會怯懦,會害怕呢,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是:沒有信心。

聖經經常提醒我們:信心是一個「過程」(參羅馬書一章17本於信‧以致於信),也就是說:一個人的信心,是需要時間,而且是透過不斷的操練而獲得的。一如剛才上述第一點(熱愛學習)提及,人要培養一份熱愛學習的習慣。事實上,知識可以幫助一個人繼續升學,出來工作時尋獲一份較好的工作。但更重要的是,知識亦可以為人建立「自信」。一個有「學養」的人,說話時充滿自信,凡事便可以理服人。

耶和華賞賜智慧,知識和聰明都由衪口而出;

祂為正直人珍藏健全的知識,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。

經文最後的一句是:上帝要「給行為純正的人」作盾牌!

使徒保羅曾說:如今常存的有信、有望、有愛,這三樣最大的是愛。(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3)。心底裡頭確實期望每一位同學,在「基道中學」就讀期間除了獲得知識,也祈願同學們能有信、有望,最重要的是,能夠真正認識福音、得著基督耶穌救贖的大愛。

陳美儀

(本文原為筆者於基道中學20179月開學禮講辭節錄,於20188月重寫。)


白日依山盡,黃河入海流。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。

~王之渙:登鸛雀樓~ 

人若自潔,脫離卑賤的事,就必作貴重的器皿,成為聖潔,合乎主用,預備行各樣的善事。 
~保羅:提摩太後書二章21節~ 

唐朝詩人王之渙的廣濶胸襟,可謂一語道出了我這位新任校長對教育工作的願望:能有更廣闊的目光,讓自己的才能在更大的空間得以發揮,回報曾向 神祈求賜予我教導恩賜的承諾。我也冀盼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 (下簡稱〈基道中學〉) 的同學們,都能像唐朝詩人王之渙一樣,那怕人生會偶遇挫敗的挑戰,卻仍能高瞻遠矚;在學習成長最重要的時刻,身體力行,有探求無窮知識的宏願;在學業成績,真箇做到「更上一層樓」。身為一位基督徒校長,我更祈願同學們能領會使徒保羅的教導,在珍惜燦爛青春的歲月同時,養成善良的品格;認識基督救贖真理,成為榮 神益人的「珍貴器皿」。 

過去,基道中學在「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」的領導、歷任校長及老師團隊的努力下,持續進步,校譽更日漸提昇。在這良好的基礎上,我的心志是能繼續與一群熱愛教育、熱愛孩子生命成長的老師們,承傳過去學校教育方針同時,努力創建一所不斷增值與優質的基督教中學。 


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,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;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,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。 
~詩篇一百二十七篇1節~ 

但願 神繼續建造基道中學,恩領著我們師生上下,彼此同心同德;以作育英才為己任。讓這大家庭每一位「教與學」的成員,同蒙福氣! 

陳美儀
寫於2016年9月